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基层中医脑病学科团队基地

发布时间:2022-6-24 浏览次数:1153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基层中医脑病学科基地即由最初成立于1993年的脑病科发展而来。至今已形成一个基地、二个中心、三个科室、二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系统组织构架,目前脑病科是北京市重点中风病专科、国家级农村重点中医专科,康复科是北京市级重点专科,共同组成北京市基层中医脑病学科团队基地。

我院脑病科是最早成立并设置病房的科室之一,名医荟萃、流派云集、传承深厚。汇集了高才达、顾自悦及李长聪等基层名老中医,创造了独特的中医理论治疗、针药并用、中医康复治疗脑病等临床经验及学术特色,学科注重学术传承,围绕名医名家组织传承团队;围绕地区常见病种及科室优势病种开展名老中医经验的疗效验证及传承推广并探索学科骨干培养模式。

脑病学科团队基地下设脑病科和康复科,以及脑病和康复研究室、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顾自悦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顾自悦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和高才达国家名老中医工作室。门诊开展了以疾病诊治为核心的8个专病专台:中风、眩晕、头痛、面瘫、失眠、颤证、郁证、痴呆,年平均门诊量近10万人次,基地脑病科及康复科共有床位数近百张,年收治病人数3000余人次,以中风病、眩晕、头痛等为优势病种,同时开展中医诊疗技术6大类19项技术,主要包括针刺类技术、刮痧类技术、拔罐技术、灸类技术、敷熨熏浴类技术以及中药灌肠技术,中医治疗率达90%以上。科室医疗技术实力雄厚,拥有核磁共振、64CT机、电针仪、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脑循环治疗仪、超声药物离子导入、康复踏车、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偏振红外光电脑疼痛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等康复诊疗设备。康复科位于牛栏山院区,有专业的康复场地及设备,与脑病科中风病急性期病种对接配合良好,形成良性循环,在全区声誉较高。

基层中医脑病团队基地团队基地中共有北京“125”人才2人,北京市首届中医药复合型学科带头人1人。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1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12人,占执业医师总人数36.4%,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13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8人),占执业医师总人数39.4%

学科带头人:顾自悦主任医师,从医40年,曾任顺义中医院任顺义中医院党支部副书记、副院长;区域脑血管病防治中心副主任;曾任北京医学会理事会理事、顺义区卫生局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顾自悦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指导老师;第四批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梗死,头痛,眩晕,失眠等脑系疾病。特别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和研究造诣较深,在临床中注重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认为中风病的治疗在现代医学最新的《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加入中医的辩证论治的方法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脑病治疗以脾肾为本的学术思想。对于眩晕的治疗,擅长运用六经辨证,使用经方。应用柴胡类方,和解少阳,条畅气机,其经验作为我院脑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显著。对于脾胃病及咳喘等内科杂病在治疗时也有独到的体会,善于运用经方,又有自己的经验用药,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发表文章20余篇。

学术带头人

:李长聪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脑病工作30年;北京市首批中医药复合型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第二批“125人才2015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劳模);北京第一届复合型人才;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普专业学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李长聪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中风、眩晕、颈椎病、郁证等内科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学术造诣。提出调理督任法治疗颈性眩晕,创制通督益颈汤为治疗颈性眩晕的代表方剂,并纳入我科眩晕病诊疗规范。承担局基金课题1项,区级课题1项,发表文章20余篇;参与编写《方药读验》、《名老中医经验集》等,具有较高的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

后备学科带头人:张小健副主任医师,脑病科主任,农工民主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从事中医脑病临床18年;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顾自悦主任医师传承弟子;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顾自悦基层老中医工作室负责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常务理事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一届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理事;承担区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1项,发表文章1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

后备学科带头人:张虎副主任医师,康复科主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从事中医脑病临床17年;北京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首届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省部级(子)课题2项,市局级课题2项,发表文章10余篇。

基层中医脑病学科团队基地共设有高才达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高才达老中医基层传承工作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顾自悦老中医基层传承工作室,同时今年还成功申请并成立顾自悦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所有名老中医工作室均有严谨的传承计划、师承管理考核措施,工作室成员及师承弟子通过对名老中医经验的学习和继承,对名老中医诊治疑难杂病经验的传承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中,顾自悦主任医师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和肿胀的痉挛方和肿胀方经验处方,和治疗眩晕病时善用的柴胡类制剂,纳入了脑病科的诊疗规范。

近年来我院基层中医脑病学科团队基地的科研及教学水平逐渐增强。以脑血管病急性期及康复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要研究方向,并细化为针药并用治疗脑病的临床研究、脑病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等3个研究内容。共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10项、院级课题6项;合作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将科研成果形成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案等纳入基地相关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切实指导临床,应用性强。目前,脑病团队基地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研究方向亦开始由临床应用型研究转向应用基础研究,团队成员积极申报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及北京市自然基金课题,为北京市基层中医脑病学科团队建设贡献力量。

针药并用和中医康复手段在脑病治疗中的特色应用,使我院脑病学科团队在辖区内已经形成优势明显的特色诊疗团队;同时,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及继续教育项目,并通过巡诊、义诊及公开讲课等方式将本团队研究成果推广到牛栏山社区医院、北石槽卫生院、南彩卫生院和板桥卫生院等对口支援的基层医院,打造成具有中医内涵的现代脑病团队基地,建立起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学科品牌!

 

上一篇: 肺病学科介绍

下一篇: 疮疡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