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发布时间:2022-6-24 浏览次数:868

《海药本草》 

   作者:李珣 朝代:五代 年份:公元907-960年

《诊脉三十二辨》 

   脉虽四诊之一.其精微玄妙.非粗工庸术所能推测.晋王叔和之言曰.心中易了.指下难明.谓沉为伏.方治永乖.以缓作迟.危殆立至.况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者乎.若是乎辨之不易也予何人斯.敢为脉辨.然理虽难辨.自上古神圣以及历代名宿.虽兼望闻问.未有舍切而能施其巧者.予又不得不为之辨.辨之云者.亦非敢于古人未发之旨.妄增一说也.古人之言简质平意淡.多含蓄未易通晓.予则辨之使显.俾隐深之妙.洞若观火.及至后儒.各殚所学.博求众本.人持一说.莫所适从.予则辨之.使其据经分剖.不致混乱.一辨大略也.自二辨至七辨.宗伯仁之六脉.而着其所统共得二十九脉.每脉各注.其阴阳.肖其形象.如芤动牢革之最难明者.皆有确义可寻.自八辨至十二辨.则详叙十二经源流.不特尽脉所经行之处.与诊脉之法.如辨肺经.则肺之体.肺之用.肺之性情.肺所受六淫七情之伤.以及肺之积.肺之败.不独知肺之脉.兼尽肺之义.心脾肝肾.莫不皆然.而于胞络三焦.向所愦愦者.尤极开晰.自十四辨至三十二辨.则究极脉中变化之奥.有全取诸书者.则标其目.虽粗工庸术.阅是编当亦有会.然不敢自谓无漏也.聊以此请正天下.有知予盖留心于此道者.或肯惠然赐教耳.

《备急千金要方》 

   作者:孙思邈。朝代:唐•永微三年。年份:公元652年

《备急千金要方》序 ★卷一诸论论大医习业第一 ★卷一诸论论大医精诚第二

《千金翼方》 

   (公元682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产宝》 

   人之所以生.气血而已.血之所以生.气而已.气.火也.血.水也.贮水于釜.厝火而烹之.其蒸蒸然浮动者.

《外台秘要》 

   (公元752年)唐,(唐•天宝十一年).王焘着。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1104门,载方6000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丹溪心法》 

   全书比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朱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以及气、血、痰、郁诸病治疗见解和丰富经验,其临床治疗虽重视补阳,但不拘泥专方、治法也比较灵活机变。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病和朱氏学说的重要著作。

《雷公炮制药性解》 

   原书共分六卷,收载了335种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有毒无毒、功效主治、使反畏恶、使用宜忌、真伪辨别及炮制方法等内容。

《肘后备急方》 

   (公元341?)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雷公炮炙论》 

   (公元588年)刘宋,雷斅着。三卷。是论述药物加工制作的专书。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中,近人有辑本。

《本草纲目》 

   (公元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是唐代政府编修的第一部国家药典,颁行于公元659年,比国外《纽伦堡药典》 早9个世纪。因此本书有世界最早药典之称。它是我国珍贵的古代本草文献。

《吴普本草》 

   作者:吴普 朝代:魏晋 年份:公元420年—589年

   目录:•玉石类 •草木类 •果类 •菜类 •米食类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医方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温热论》 

   清叶桂讲授,门人顾景文等据笔记整理而成;《续临证指南》中称为《外感温热篇》;《温热经纬》中称作《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医门棒喝》则称《叶天士温热论》。阐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归纳为“温邪上受,首先犯上,逆传心包”;提出温病发展的卫、所、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疾病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叙述辨舌、验齿、辨斑疹等意义。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有多种刊本。

《金匮要略》 

   张仲景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蠢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辩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

《内经知要》 

   《内经知要》以其仅得上下两卷,至简至要,方便时师之不及。用功于鸡声灯影者,亦可以稍有准则于其胸中也。叩之书贾,佥云其板已没久矣,遂嗾余为之重刊。惜乎书可补读,理可渐明,其如笼中药物,悉非古之地道所产及时采取者矣。医岂易知而易为者哉,然亦不可不知者也。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一书,其立论自调经始,有纲领,有原委,有条贯,有分疏。一病之中,三致意焉;一方之设,细详释焉。得其隐微,能尽其变。使人阅之,一团生气浮于纸上,讵非活人之书哉。虽曰济阴,而实所以扶阳也。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失阴化,则医道之能事毕矣。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脉经》 

   《脉经》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西晋王叔和著。撰年不详。《隋书•经籍志》最早著录。第一次把病脉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二十四种……

《删补名医方论》 

   古医方得人乃传,非人勿言,故扁鹊仓公,皆称禁方,不轻授人,诚重之也。后汉张机着伤寒杂病论,始立众方,公之天下,故建安以前苦于无方,元丰而后,虽有局方,漫无指归,不可为法。今博集金匮千金外台诸书,及王好古李杲刘完素朱震亨张从政薛已诸方之佳者,采录成编。然方论始于成无己,近代则吴琨季中梓柯琴汪昂诸家,于医方虽各有发明,但其间或有择焉未精语焉未详者,复推其立方之意,综其简要,删繁补阙,归于明显,名之曰删补名医方论,以昭示来兹云。

《温病条辨》 

   吴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758-1863),清代著名医家。他曾在北京检核《四库全书》,得见其中收载了吴又可的《温疫论》,深感其论述宏阔有力,发前人之所未发,极有创见,又合于实情,便仔细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对叶天士更是推崇,但认为叶氏的理论“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于是他在继承了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撰写了《温病条辨》5卷,对温热病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傅青主女科》 

   又名《女科》,2卷,傅山撰,约成书于十七世纪,而至道光七年(1827)方有初刊本:后收入《傅青主男女科》中,合刊本多《傅氏女科全集》,后附《产后篇》2卷。故或又为《女科•产后编》、陆懋修《世补斋医书》收入之校订本、将女科析为8卷、八门。改称《重订傅徵君女科》、《产后编》改名《生化编》。今本《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载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等五门,每门下又分若干病候,计38条、39症、41方。下卷则包括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诸症,亦五门,共39条、41症、42方。《产后编》上卷包括产后总论、产前产后方症宜忌及产后诸症治法三部,分列为17症;下卷继之而分列26症,并附补篇一章。

《傅青主男科》 

   内科著作,二卷。清•傅山撰。原系抄本,至1827年始有刊本。本书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分伤寒、火症、郁结等23门,每门分列病证,先论后方。每一病证皆分析病因、病机,确定治疗大法和方药。末附杂方、小儿科及女科等,其中女科内容,多系《傅青主女科》所未载者。现有二十余种清刊本。

《中藏经》 

   现存之《中藏经》,传说为华佗所作,有名邓处中者尝为该书作序,言此书系从华氏寝室遗藏中获得,然语多怪诞,颇不足信,且《隋书》及新旧《唐书》均未著录,疑为六朝人所作,特假托华佗之名而已。

《刘涓子鬼遗方》 

   昔刘涓子,晋末于丹阳郊外照射,忽见一物,高二丈许,射而中之,如雷电,声若风雨。其夜不敢前追,诘旦,率门徒子弟数人,寻踪至山下,见一小儿提罐,问何往?为我主被刘涓子所射,取水洗疮。而问小儿曰:主人是谁人?云:黄父鬼。仍将小儿相随,还来至门,闻捣药之声。比及遥见三人,一人开书,一人捣药,一人卧尔。乃齐唱叫突,三人并走,遗一卷《痈疽方》并药一臼。时从宋武北征,有被疮者,以药涂之即愈。论者云:圣人所作,天必助之,以此天授武王也。于是用方为治,千无一失。姊适余从叔祖涓子寄姊书,具叙此事,并方一卷。方是丹阳白薄纸本泻,今手迹尚存……

《医林改错》 

   王清任的主要著作为《医林改错》,这是一部几百年来令医学界争论不休的书。书中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的观点。其一便是“改错”,王清任认为,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确切,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灾区观察未掩埋的儿童尸体300多例,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观察,绘制了大量的脏腑图。他认为前世许多医书的讲法不正确,须改正,故书名便为《医林改错》……

《濒湖脉学》 

   李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难经》 

   《难经》非经也。以经文之难解者,设为问难以明之,故曰《难经》,言以经文为难而释之也。是书之旨,盖欲推本经旨,发挥至道,剖晰疑义,垂示后学,真读《内经》之津梁也。但其中亦有未尽善者,其问答之词,有即引经文以释之者……

《褚氏遗书》 

   《齐史》称褚澄望色辨证投剂如神,与卢扁华佗比肩,岂欺我哉!若夫是书之作,收藏显晦俱备于前后……

《医学源流论》 

   医,小道也,精义也,重任也,贱工也。古者大人之学,将以治天下国家,使无一夫不被其泽,甚者天地位而万物育,斯学者之极功也。若夫日救一人,月治数病,顾此失彼,虽数十里之近,不能兼及。况乎不可治者,有非使能起死者而使之生,其道不已小乎?

《伤寒杂病论》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黄帝内经》 

   历代医家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其中分类最繁的是杨上善,分做18类;最简的是沈又彭,分做4卷。各家的认识较为一致的是脏象(包括经络)、病机、诊法和治则四大学说。这四大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八纲辨证

下一篇: 阴阳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