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 新突破 电磁导航尖端定位系统联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术

发布时间:2023-3-21 浏览次数:2428

58岁的吴女士患卵巢癌6年余,大量腹水,因长期化疗血管条件差,外周静脉穿刺难度特别大,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3月9日,我院静疗小组谢伟、杨晶、仇铮在电磁导航尖端定位系统联合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高难度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为吴女士开通了新的“生命通道”。

【磁化】

【磁导航影像】

【利用腔内心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

谢伟护士长介绍,因吴女士血管条件较差,大量腹水导致很难长时间坚持穿刺卧位,为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决定采用电磁导航PICC置管术,首先将穿刺针放在磁化器里进行磁化,穿刺时超声探头即可感应到磁化后的穿刺针并成像,指引穿刺走向,可及时发现导管异位并进行调整,术中通过屏幕观察腔内心电图P波峰值变化,确定导管尖端准确到达上腔静脉与心房连接位置,此技术的成功运用,将我院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带入“心动视界”,提高了定位的精准性,减少导管尖端异位、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治疗专业小组组长彭晶晶副主任护师介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被称为是患者的“生命通道”,因PICC留置时间长、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在于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证患者治疗与抢救,有效的保护外周血管。自2017年起,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先后为200余例患者置入PICC管路,从“盲穿”,到超声引导,再到电磁导航线段定位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水平质的飞跃。静疗专业小组将继续精益求精,紧跟技术前沿,为保障患者治疗安全筑起“生命通道”,以扎实精湛的技术服务于每一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