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哮喘日 倡导全面关爱哮喘患者

发布时间:2023-5-19 浏览次数:318

5月2日是第25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关爱每一个哮喘患者”。

  “我国约三分之一的慢性咳嗽患者实际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只咳不喘、干咳不断,导致初发时患者以为只是感冒,或被错误地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近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哮喘学组组长沈华浩教授在 “世界哮喘日咳喘管理高峰论坛”上发表意见中提到,“部分患者服用大量抗生素和止咳药片却不见好转,后期会发展为典型哮喘。”

我国哮喘现状如何?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哮喘的患病人群广泛且患者数量不断增长,调查数据显示,仅2019年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者总人数便达到了4570万,哮喘患病率为4.2%。然而,以上数据仅统计了典型哮喘疾病现状,尚未囊括需要引起重视的不典型哮喘的情况。根据现有研究,不典型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和隐匿性哮喘。

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从而引起哮喘患者出现咳嗽、喘息和胸闷、呼吸困难(多呈呼气性困难)气促等表现,尤其在夜间和清晨症状加重,部分患者有季节性发作或加重的表现。哮喘发作的时候,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哮喘有哪些发病因素?

影响哮喘发病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过敏性诱发因素(尘螨、食物、霉菌、花粉、动物毛皮屑等),非过敏性诱发因素(运动、病毒感染、冷空气、烟雾、空气污染、吸“二手”烟、阿司匹林等药物)。

不难发现,遗传绝不是哮喘的唯一诱因,更无法解释近年来哮喘患病率的明显上升。如果将“遗传”比作哮喘发病的基础,那么环境问题就是“催化剂”。随着全球大气、水、土壤污染日益严重,食品、生活日用品的化学制剂越来越多,这些对于哮喘易感都极为不利,极易引起气道高反应性,最终引起哮喘发病。

针对哮喘的防治并举措施有哪些?

哮喘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发作,将肺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保持维持稳定状态。哮喘控制药物主要指需要长期每日使用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发病情况知道药物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得到良好控制且通气功能稳定持续3个月以上,才可考虑降级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哮喘的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哮喘防治教育与管理,建立医患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实现哮喘临床控制。哮喘管理的措施包括:1.建立医生与患者及家属间的伙伴关系。2.确定并减少与危险因素接触。3.建立哮喘患者档案、制定长期随访计划,定期(1-3个月)随访。4.评估、治疗和监测哮喘,通过医患共同制定的药物干预策略。

良好的哮喘管理是哮喘得以临床控制的重要支柱,宣教与预防是医疗工作者的第一要务,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与患者共同努力,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严格筛、诊、治、管诊疗各阶段的疾病管理,为广大哮喘患者打造长期、规范化、一体化的诊疗服务。